1.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會議對經濟的評價發生了明顯變化,措辭變得相對謹慎。 此前4月底會議對一季度經濟的評價是“穩中向好”,連用了五個好來形容經濟變化,而7月底會議評價上半年經濟“總體平穩,穩中向好”,但同時指出經濟運行“穩中有變”。 而此次會議認為前三季度經濟“運行總體平穩,穩中有進,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”,不僅延續了7月底會議“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”的判,更指出“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”,并且直接點明癥結: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,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。 同時,會議對風險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,從“防范”升級為“應對”。 此前4月底、7月底會議仍然強調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”,而此次會議不僅肯定今年以來對重大風險的防范化解,更直面問題,指出“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”,并稱“要高度重視,增強預見性,及時采取對策”。 經濟中最大的亮點在于就業并沒有出現問題,就業目標提前完成。 7月底會議提出“六個穩”,穩就業首當其沖,并強調要“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,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”,而本次會議明確提出“城鎮新增就業提前完成全年目標”。就業目標提前完成,意味著沒有大幅刺激經濟穩增長的必要性! 2. 改革開放激發活力 會議對改革開放的強調更進一步,并把改革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了一起。 如何確保經濟平穩運行?改革開放首當其沖!7月底會議的表述僅是“推進改革開放,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”,而本次會議明確提出“加大改革開放力度,抓住主要矛盾,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”。改革開放從“推進”到“加大力度”,而且是作為解決主要矛盾的手段,其重要性可見一斑。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,在此背景下,會議指出“一些政策效應有待進一步釋放”,并強調“使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盡快發揮作用”。這意味著,改革開放將是激發活力、托底經濟、應對風險的重要對策,未來有望出臺更大力度的改革措施,比如財稅領域的增值稅改革。3月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“三檔并兩檔”、“減稅8000億”,9月底財政部長提及“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”,令市場對更大力度的增值稅改革的預期逐漸升溫。 3. 積極財政托底經濟 會議對財政、貨幣政策的表述沒有發生變化,積極財政仍然是托底經濟的重要抓手。 本次會議延續了7月底會議的論調,強調要“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”,做好“六個穩”。盡管并未詳細展開,當我們發現,仍然有微妙變化。 一是積極財政加速落地。7月底會議提出“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”,但3季度基建投資增速仍趨下行,舊口徑下基建投資增速幾近歸零,意味著政策效果仍待釋放。而國務院辦公廳同日發布《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9大任務10項配套政策,包括脫貧攻堅、鐵路、公路水運、機場、水利、能源、農業農村、生態環保、社會民生等9大任務,以及加大重大項目儲備、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和開工建設、保障在建項目順利實施避免半拉子工程、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和項目管理、加大對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、合理保障融資平臺公司正常融資需求、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、規范有序推進PPP、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等10項配套政策。 其中明確強調允許提前支取專項債募集資金,不得盲目抽貸、壓貸或停貸,并允許適當展期或債務重組以維持資金周轉,正是積極財政的體現和落實。但同時強調本輪基建投資的定調是盡力而為、量力而行,要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,管控好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,意味著基建只是托底而非強刺激。 二是貨幣政策表述平淡。相比與4月會議稱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,7月會議稱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,本次會議并未對貨幣政策進行詳細展開。這表明貨幣并非短期關注的焦點,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,融資不暢令信貸偏弱才是問題的關鍵,因而放大水刺激經濟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。 4. 紓困民營中小企業 如何激發經濟活力?會議給出的答案,一是幫助民營企業、中小企業紓解困難。 會議要求,要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,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,研究解決民營企業、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。那么民營企業究竟遇到了什么問題? 一是缺乏信貸資源。相比國企,民企利用更少的資產、更低的負債,創造了更多的利潤。以17年為例,國有工業企業的總資產為42.5萬億,凈資產16.8萬億,一共創造了1.66萬億的利潤,相當于9.9%的凈資產收益率,而民營工業企業的總資產為25萬億,凈資產為12萬億,一共創造了2.38萬億的利潤,相當于19.6%的凈資產收益率,遠高于國有企業。但由于以往信貸資源傾向了政府主導的國企,過去兩年民營企業日子過的并不好,17年國企利潤增速高達45.1%,而民企僅為11.7%,這導致18年以來國企資產負債率小幅回落的同時,民企卻因信用收縮被迫加杠桿。 二是稅費負擔偏重。我們以上市公司為例,比較不同類型企業的有效稅率(企業支付的各項稅費/營業收入)。地方國企、央企有效稅率均值分別為5.9%、5.2%,處于低位,為民企有效稅率均值為6.2%,明顯高于前者。較重的稅費負擔推升了經營成本,也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困境。 5. 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會議罕見強調資本市場改革,定調激發市場活力。 激發經濟活力的另一大方法是發展資本市場,鼓勵新興經濟、民營經濟發展。工業經濟時代,信貸是主要融資來源,以銀行為主的融資體系可以完美配合工業化的發展。但新經濟時代,服務業和創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,更依賴資本市場融資。激發資本市場活力將有助于紓解民營企業、中小企業融資困難,為其提供融資來源。 會議強調,圍繞資本市場改革,加強制度建設,激發市場活力,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,這在歷次政治局會議中都屬罕見,意味著未來支持、鼓勵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有望密集出臺。
[轉載需保留出處 - 上海有色網] 政治局會議后的政策方向之爭:基建還是減稅? https://news.smm.cn/news/100850608